近两年大数据备受关注,互联网端数据分析类产品兴起。企业经过早些年IT系统建设后积累了大量数据,包括业务数据、用户数据、及其他第三方数据。这些数据对企业很有价值,企业在上面做探索和分析的意愿强烈。今天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网站-DataHunter与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数据可视化应用与发展。
数据和人之间的交互环节,是数据可视化的主要着力点。其中分为两个业务方向:一是数据展示和呈现,使大家明白数据的含义;二是针对大家可能提出的问题做相关数据分析。因此,数据展示和数据分析是数据可视化的两个核心切入点。
参考国外大数据行业的数据可视化方向,也是这两大主线。其中一个主线偏业务,一些专门做企业数据dashboard产品的公司相当不错,另一主线偏数据分析工具,类似于Tableau,帮助数据专业人员做数据分析和展示,包括一些更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提供了多种算法,在很多细分方向发展。
企业通过IT信息系统建设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在使用过程中,最早通过报表方式做业务调整和改进。国内类似于润乾、帆软等知名厂商在报表领域做得很好,用户口碑也很好。
但报表产品只能单纯的产生数据报表,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数据时效性差,很多报表都是前一天晚上做计算,第二天才能看到结果,周报、月报、季报的时间差会更长。二,数据以静态的形式呈现,报表形成ppt和纸质文件交给管理层做决策,这就是报表的传统数据可视化使用方式。
国外提出的探索式分析不需要数据工程师和数据分析人员参与,把数据浏览、查看、分析的能力还给业务人员。因为在业务的运营过程中,业务人员会迸发很多的想法,比如思考两个数据之间是否关联,但如果把这个想法交给数据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处理,业务人员需要经过很长的流程才能得到结果。对于当前日新月异的业务需求,这种过程就会显得特别漫长。
国外的产品实际上是探索式工具,比业务层面更高了一层,比如类似DOMO、Looker产品,里面内置了很多功能性模板,把很多数据浏览、查看、分析的过程全部封装在业务线上,用户用起来比较方便。
国内用户对数据的敏感程度或数据习惯并没有国外用户那么好,数据探索式分析概念拿到国内,就变成了只能由国内数据公司的数据分析师使用,这种情况并不是国外厂商的初衷。国内需要我们提供行业分析模板和数据分析模板,他们在用的时候才会觉得更方便。
所以国内如何做好数据可视化领域的数据探索式分析还需要大家一块努力,找到适合于中国用户的功能设计。
国内数据呈现、数据探索式分析的市场刚刚开始,市场非常大,大家有很多机会。做的比较大的像永洪科技、BDP、帆软,还有一些其他BI厂商,因为市场上每家企业的业务运营都需要数据支撑。
现在很多行业或企业只有传统的业务系统,在数据方面可能只是一些报表系统,甚至有些企业连报表系统都没有,这样就蕴含了大量机会。所以企业往数据驱动转型的过程中,在数据可视化领域,包括业务数据的实时展示,类似dashboard产品,以及业务数据分析产品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了解更多有关数据可视化工具相关内容,请关注:DataHunter